“電視廣告挺有趣,但我不是很相信。畢竟這只是廣告。真想買什么東西,需要了解情況的話,我會向朋友咨詢或上網查資料。”相信這是大多數人做消費決策前的心聲。根據調查顯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消費者每天大約會收到三千多條各種形式的廣告信息,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越來越難了。商家必須尋找新創(chuàng)意,通過更加有經濟有效的方式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最近幾年勢頭正猛的營銷方式就是——口碑營銷。
口碑之所以能成為強大的營銷工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病毒式營銷效應”。人們喜歡的交談,并且喜歡講故事,不管是自己的故事還是講別人的故事。
據心理調查顯示,一個對產品或者服務又正面體驗的消費者,會將他的故事告訴至少5個朋友;如果是負面體驗的話,至少會告訴11個消費者,而那些聽到故事的人又會再告訴5-11個人,以此類推,就像細菌裂變一樣,最終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給了大量聽眾。
作為消費者,我們在生活中購買物品的時候或多或少地會自覺的去尋找口碑推薦,比如我們在淘寶中買東西之前總是會提前看一眼其他用戶的評價,這些評價在我們選購中占到50%的決定率;各大美妝博主的彩妝推薦實際上也是一種口碑營銷。
口碑營銷的目標就是為了搜索接收到企業(yè)或者產品信息并獲得認可,所以一個企業(yè)如何進行口碑營銷呢,具體操作可以劃分為:選擇發(fā)生群體—確定形式內容—選擇傳播渠道—客戶接受信息后維護。
一、選擇發(fā)生群體
大量的報告顯示,用戶在想了解某種產品和服務的信息時,更傾向于咨詢朋友、專家,或者去互聯網上搜尋相關的信息等,此時人們所尋求的就是第三方對其的評價和看法。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企業(yè)在互聯網上的發(fā)聲身份也就非常重要。
不同的第三方發(fā)聲身份,會給客戶帶去不同的感受。那么具體有哪幾類發(fā)聲身份呢?
1、相關用戶:當用戶在互聯網上搜索一個產品信息的時候,十分重視使用或者正在考慮使用的潛在用戶的評價。因為他們都是相同位置的消費者,從消費者角度分析評價一個產品,更容易切入搜索者的痛點,是消費者更容易信賴接受。如搜索“那些適合學生黨使用的口紅品牌”,相關的學生黨用戶或者美妝用戶就會回答自己使用過的感覺不錯的口紅品牌甚至是具體某款產品。
2、行業(yè)評價:行業(yè)內專家對于一個企業(yè)和產品的評價發(fā)生,往往是最具有權威認可的,更容易使客戶產生一種安全信賴的感覺。
3、媒體:相關媒體或者是大型媒體對于某一品牌的報道,正式反映了品牌的知名度,能夠使消費者對其一個實力的判斷。就像在央視中插播廣告一樣,很多企業(yè)愿意花重金讓自己的產品展示,也是看重央視的權威性,老百姓認可央視,連帶著央視中植入的廣告產品想必也是值得信賴的。
二、確定形式內容
1、問答:例如百度知道,知乎,微博、論壇等問答平臺,以第三方的身份進行發(fā)聲。在一個完整的問答形成的互動討論中,無形的會將產品和品牌信息輸出,是客戶更加信賴。
2、評論:比如說我們在使用外賣點餐之后,會對騎手,商家餐品的味道進行點評,或文字或圖片、視頻將企業(yè)的信息傳播。
三、選擇傳播渠道
不同的人群會有不同的活躍平臺,所以選擇不同的平臺發(fā)布才能更好的獲得營銷效果。例如,年長些的人習慣在朋友圈,論壇活躍;年輕的人們習慣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活躍。
四、客戶接受信息后維護
營銷者需要在互動中傳播完善企業(yè)產品信息輸出,在保持內容熱度的同時抓住潛在客戶,提升口碑這一口碑營銷的效果。
以上就是口碑營銷的具體過程,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免不了推銷這一關,具體的做法還得各位老板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多看多摸索。